头部车企之外,行业技术公司的自研芯片成果也在落地。
36 氪汽车从多位产业人士处了解到,Momenta 自研的辅助驾驶芯片,已在近期点亮,并开始上车测试。
据了解,这块芯片的性能主要对标的是英伟达旗下的 Orin-X 和高通 8650 等主流辅助驾驶芯片。
"甚至硬件接口都与高通 8650 芯片类似。"知情人士透露,因此,Momenta 这颗自研芯片几乎不需要对 PCB 进行太大改动,就可以快速量产上车。
2023 年,Momenta 走上了芯片自研之路,并为此吸纳了大批原 OPPO 旗下芯片设计公司哲库的高管。其中,原哲库 COO 李宗霖是 Momenta 芯片自研业务的一号位人物。
如今 Momenta 的芯片被点亮,这意味着,它已通过最基本的性能测试,若后续其他测试顺利,Momenta 自研的芯片便可量产。
届时 Momenta 便成了如地平线一样,具备软硬一体能力的辅助驾驶供应商。
除了自研芯片的突破,Momenta 也在快速推进资本和海外市场的业务进度。
36 氪了解到,目前,Momenta 正在研发智己出海德国、英国、泰国、澳洲的项目,其中智己的德国项目即将进入 SOP(量产交付)阶段。Momenta 与 Uber 在德国慕尼黑合作的 Robotaxi 测试车也已经上路。
自研芯片,为了防守而非进攻
和许多车企自研辅助驾驶芯片一样,Momenta 自研的目的,更像是一种防守策略,而非进攻。
就技术积累而言,具备软件基础的 Momenta 下场做硬件,在芯片架构的设计上,会更注重芯片使用效率,比起从外部采买芯片供应商的产品,更有降本空间。
当然,对于所有自研芯片的技术公司而言,规模始终是降本策略的前提。而此时自研芯片势必需要承受相当一部分资金压力。
今年 5 月底,曹旭东曾表示:去年 8 月底,Momenta 有了城市 NOA 的第一个 10 万台车,今年 2 月份有了第二个 10 万台车,今年 5 月实现了第三个 10 万台车。
36 氪此前报道过,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三家在自研芯片上的投入,大体为 3-4 亿美元,对应 30 亿人民币量级。而零跑汽车 CEO 朱江明的说法更为激进,他认为当交付量达到两三百万辆,芯片的研发成本才能被打平。
不过,外采芯片的成本高企,也决定车企和技术公司不得不冒险一试。据了解,英伟达 Orin-X 的批量采购成本约为 380 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 2500 元左右。而目前一套城区辅助驾驶的方案成本,也仅为万元级,芯片成本占据接近 30%。
而自研芯片推出后,有行业人士向 36 氪透露,Momenta 计划将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压低至 5000 元级别,乃至更低。
除了降本,提升开发效率,或许也是 Momenta 着力于研发芯片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自研的芯片,Momenta 的软件,便只能被迫适配芯片厂商的通用化硬件。此时的软硬件并不高度融合,受制于芯片既有的架构,Momenta 的软件很可能无非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之后的软件方案迭代,也可能被硬件掣肘。
而且不同车企、不同车型,所使用的辅助驾驶芯片往往不尽相同,因此 Momenta 需要针对不同的芯片分别去做适配,由此研发成本自然也会被推高。
对于主机厂而言,软硬一体的辅助驾驶方案,似乎也是更友好的选择。算法与硬件高度适配下,方案上车后的性能表现自不必说;遇到问题时,硬件与软件来自同一家供应商,无疑也能降低主机厂的拉通、管理成本。
或许正因为此,Momenta 才会在量产车的规模,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决定启动芯片的自研。如今这款芯片既已被点亮,Momenta 的下一个重要任务,便是获取更多车型的定点,加快辅助驾驶方案交付的节奏。
可以看到,Momenta 拥有城市 NOA 的第一个 10 万台车,经历了两年;从第一个 10 万台车到第二个 10 万台车,中间历时 5 个多月;而从第二个 10 万台车到第三个 10 万台车,用时缩短到了 3 个多月。
再加上 Momenta 今年又拿下了宝马、奔驰、丰田等头部车企的定点,Momenta 通过规模摊薄自研芯片的高昂成本,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卡位海外市场
Momenta 的雄心并不只局限于国内市场和 L2,海外市场与 L4 同样是它所要逐鹿的市场。
在 Momenta 出海的过程中,最大股东上汽集团再次为它提供了助力。
今年下半年,上汽旗下智己品牌携 L6 与 LS6 进入欧洲市场,新车进入 MG 的渠道进行销售,而智己这两款车在海外的定点,上汽再次交给了 Momenta。
眼下,智己的德国项目即将进入 SOP 阶段,智己的英国项目将在今年 9 月交付,未来智己还将销往澳洲与泰国。
行业人士向 36 氪透露,目前辅助驾驶技术公司出海,留给车企的选项并不多。博世是一个,Momenta 是一个,地平线和华为都还相对谨慎,而博世虽然有合规优势,但是在高阶方案上的发力稍晚。
"因此,在一些出海项目上,Momenta 甚至可以拿到过亿的开发费。"消息人士透露,而这在当下竞争激烈的辅助驾驶行业相当罕见。
在 L2 之外,L4 是 Momenta 的另一重要业务板块。
Momenta 创立之初,向行业描绘的故事,就是拿到更多实际路测数据,再通过数据驱动的飞轮,实现 L4 和 L2 两条腿走路。
在 L4 领域,Momenta 已斩获众多国内与国际大厂的定点;Momenta 此前曾与上汽享道出行合作过 Robotaxi 项目,但这一项目自 2022 年后,迟迟未再批露过最新进展。
今年 5 月,Momenta 又官宣与 Uber 达成合作,双方计划在中美以外的市场引入 Robotaxi 业务,并于明年开始运营。目前,双方合作的 Robotaxi 测试车已经上路。
如果这项业务能在明年顺利落地,不仅同样能为 Momenta 的数据飞轮提供养料,也能带动它在资本市场的估值。
在智能重卡领域的布局,是 Momenta 近期又一重要动作。Momenta 通过领投零一汽车的 5 亿美元融资,实现对无人驾驶卡车的布局,这是它为上市所做的又一准备工作。
芯片点亮、海外项目即将落地,Momenta 正在快速丰富商业版图。行业中也屡次传出关于 Momenta 登陆公开市场的消息,这显然会是决定辅助驾驶技术市场格局的分水岭时刻。
作者微信:luckg17305264638
利鸿网配资-利鸿网配资官网-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公司-正规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